2015.08.03 浏览数:0
文/许惠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绿之益”社会实践团的10名队员前往烟台市栖霞市杨础镇、西城镇等地,针对农民在使用农药后农药废弃物的回收及处理情况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调查和访问。此次实践,它们秉承着环保的理念,倡导绿色使用农药,普及农药废弃物正确处理的知识,深入基层,积极宣传,使“绿色用药,绿色回收”的原则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群众的心中。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民对农药废弃物如何合理处理的观念还不够明确,绝大部分的农药废弃物散落在田间地头,造成严重的水土污染。”队长于燕飞说道。农药废弃物基本上全部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塑料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因此导致土壤环境恶化,长期残留在农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因此,农药废弃物的回收将成为日后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据了解,实践团除了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页外,还深入走进供销商,调查供销商对农药废弃物的危害认知以及现在农药包装物是否有变化等问题;并且开展了科普知识宣讲,内容包括科学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农药包装物的处理方式等,旨在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环保意识。通过实践团成员们的不懈努力,已向6个镇20个村2000余人宣传完毕,效果显著。
在孙洪波科长的带领下,队员到达栖霞市环境保护局并参观环保局如何监测环境。在讨论到农药对水土影响问题时,孙洪波说:“我环保局积极领导农民开展有机苹果生产,从根本上消除农药对水土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呼吁农户不要随意丢弃农药废弃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在实践活动结束的时候,队员们纷纷表示,虽然下乡的过程又苦又累,但当看见农民们质朴的笑脸向我们绽放,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也收获了很多。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能为农民,为国家,为社会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