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作者:王伟峰 宋向伟 浏览数:0
8月1日,青岛农业大学雏鹰起飞支教志愿队在德州市夏津县第六中学支教活动圆满结束。过程中支教队与夏津县第六中学、夏津县人民检察院、夏津县交警大队、夏津县消防大队等部门取得联系,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化学反应、法制知识、交通安全、消防知识为辅的支教活动。
德州市夏津县第六中学聚集了4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家庭,父母平时以外出打工务农为主。“家庭教育的缺失,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导致他们存在着心理,学习等问题,而我们的到来是帮助“小候鸟”们更好的成长。”队长王鹏说。
神奇的化学课堂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打开对科学世界的大门,队员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课堂相结合,为孩子们开设了特色化学实验。课堂内容包括很多方面:锌与硫酸铜,酚酞与碱,石蕊与氢氧化钠等简单显色反应以及锌粒与酸产生气泡反应实验。
“严禁用手去拿化学药品;不能用鼻子接近瓶口……”实践队员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实验室开放制度和基本仪器操作规则,随后便向组内的孩子做起了示范。当孩子们看到两种无色的试剂混合产生颜色时,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眼神中充满着对自己动手操作的渴望。“老师,我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个身穿绿体桖的小男孩向支教队员们说道。话音还没结束,站起了五六个孩子争着喊到“我也要自己做,我也要自己做!”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按照要求,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及药品。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小心地将药品放入仪器里,认真地盯着仪器里的药品,耐心等待着神奇现象的发生。“老师,老师,快看颜色发生变化了……”孩子们开心的表情流露出了他们对神奇化学的向往。
安全时刻在我心
支教期间,队员们带领孩子依次参观了夏津县人民检察院、夏津县交警大队、夏津县消防大队等地方,并请检察院、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的同志给孩子们普及了相关安全知识。
在参观检察院的过程中,检察官李珊珊带领大家参观报案工作区和未检信息平台,让队员和孩子们更加了解检察院这个机构,鼓励孩子们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检查官张红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普法课,讲述了一些校园暴力案件,并分析他们的具体案情和触犯的法律法规,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从而避免发生类似的事件。第二天,夏津交警大队的交警们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场交通安全知识的宣讲。现场,交警给孩子们播放了《让生命无憾》的主题宣传片,孩子们凝望着屏幕中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在哭喊声和求救声中陷入了沉思……随后交警滕兆来通过PPT方式对交通事故产生原因,道路交通注意事项,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作了讲解。“安全交通事故猛于虎,生命安全重于山。”滕兆来告诉孩子们。在参观消防大队时,武警消防人员给孩子们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并展示了各种消防器材。在武警消防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武警消防官兵的生活区,了解了武警官兵的日常生活。整齐划一的豆腐块、摆放齐整的凳子和服装,严于律己的生活习惯无一不惊叹着在场的孩子和志愿者们。经历了参观检察院、消防大队、交警大队之后,孩子们对遵法守法和安全出行有了新的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树立遵守交通意识,在志愿者和交警的帮助下,孩子们到中山路家庭号执勤岗附近参观,并让孩子们穿上志愿者的马甲,戴上小红帽。孩子们手拿指挥旗,与交警一起到斑马线两侧指挥交通,给行人指路。“今天我真切体会到了交警叔叔的不容易,他们需要在火热的太阳下执勤,指挥着让更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很多时候都把嗓子喊哑了。我以后要用自己行动去号召更多人去遵守交通规则,给交警叔叔减轻一些负担。”学生杨子昌说道。
接下来,支教队员请夏津消防大队的同志教孩子们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在火灾现场更好的逃生。“先把灭火器的保险插销拔掉,然后按灭火器的开关……对就是这样,孩子”,在支教队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使用干粉灭火器顺利喷出了干粉。通过此次消防实践课,孩子们改变了原来那种消防器就像自己平时玩的直接使用的水枪错误认识,学会了使用干粉灭火器。
短短七天的支教之旅已经结束,孩子们依依不舍,不愿与队员分开。几天的相处,孩子们与支教队员培养起了深厚的友谊。用心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务,雏鹰起飞支教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