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1 浏览数:0
文/郭强
自7月27日,青岛农业大学化药学院有机肥调研队在主楼前拉开了"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的序幕。调研队13名队员先后在青岛惜福镇、夏庄等地展开调研活动,通过调查研究青岛市城阳区农家肥的生产、利用过程过程,开展对有机肥推广使用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实践活动依次走访了夏庄生态园、惜福镇傅家埠、毛公山等地,以发放有机肥环保利用宣传单页、个人采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了科学处理生活废弃物的相关知识,并针对农民日常生产中有机肥使用程度,以及生活废弃物处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实践之初被误认为化肥推销员
7月28日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调研队队员们来到了本次实践调研的第二站——惜福镇。
烈日下,队员们手执安全宣传单页,准备向来往的行人分发,可是没有人去接实践队员手里的宣传单页,脸上还带有厌烦之色。
“我想是我们的调研方式存在问题,群众对我们开展的活动不了解,所以难以配合我们,所以我们应及时向他们说明来意,交流是我们首先就要跨越的障碍”,队长王礼军说。
顺利开展得群众支持
“大爷您好,我们是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来本地开展社会实践,您能帮我们做一份调查问卷吗!”、“阿姨,您好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我们只做数据统计”。队员们通过我问你答,拉家常等方式迅速打开了局面。事后了解到,村民们曾被非法宣传欺骗过,对此具有抵触心理。
惜福镇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水果种植业发达,为调研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调研过程中,72岁的杨爷爷告诉我们,他从1983年开始种地,一直种到现在,以前没有化肥,他们都使用有机肥,像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后来,为了提高产量开始使用化肥,但是现在又想用有机肥了。
正值中午,在烈日的照射下,调研队队员的额头冒出了汗珠,大家乐此不疲,认真地作好手头的工作。有的队员向路边的行人散发调查问卷;有的队员与老人聊着家常,询问肥料的使用情况;有的队员在一旁认真地记录每一条有用的信息。偶尔有个别的村民对我们产生了不信任感,也在调研队队员真诚的话语慢慢消散,并主动配合工作。
我们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调研队对惜福镇的有机肥使用情况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对有机肥的推广使用的可行性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次调研使每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孙彤感叹道:“我感觉更成熟了,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必须弄明白我们在做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消别人的疑问。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各种场合所要有的交流能力,就像我们现在做社会调查,无论被调查人对我们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我们都要以真诚、自信的态度耐心的说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