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校友风采展:勤能补拙是良训

    2023.06.08      作者:朱景伟           浏览数:0

朱景伟,中共党员,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2014级功能材料专业1402班学生。现为四川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效稳定锡铅窄带隙钙钛矿及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目前已在Nature, Nature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Energ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5项),曾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国海洋大学五四青年奖、研究生年度人物、青岛农业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奖励,作为负责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一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广东省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项,参与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及四川省省赛金奖。

伏案执笔,不知何起。回首经年,唯有把深藏内心多年最真的故事写出,希望可以给正奋斗且正迷茫的学弟学妹们一点点激励,一点点启发。

                                                                                                      ——题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学习榜样,但是大学阶段我们周围最真实的你我。在我大学的前三年,时常逃课、混沌、迷茫,被公认为是一个毫无上进心的“混子”。大学第一个学期我的学习成绩排名专业57/63,也是在这个学期学院举办了唯一一届“给父母的一封信”的活动,心中虽有一万个不情愿,但成绩单和那封信依然按时邮到了我的父母手中。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想象,当父母看见我大学第一份成绩单的心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送进大学,可能他们怎样也想不到我会以这样方式来回报他们吧,可叛逆的我依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在大三下学期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2020年五一前夕,我和同学一起去北京游玩,在北京大学呆了三天。在那里我见识到了大学所谓的 “大”和“学”,见识到了真正优秀的人是如何努力学习的,在内心大受触动的同时,便做了人生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要继续读研读博,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来到更高的学府,做一个更优秀的人!

决定便意味着新生,要想获得新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可无奈前面三年欠下的太多,我的基础知识十分不扎实,在当时全院考研录取率并不理想的大环境下,成绩和基础如此差的我想上考取硕士研究生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犹记得准备考研时,有人说我这种人怎么也要考研,也有人说我考不上研究生也更读不了,我不信!所以我要特别感谢郝龙老师,大三下学期由于有一部分实验要在郝老师实验室进行,郝老师平易近人,总是以一种朋辈姿态来和我们交流,在郝老师那里我首次感受到了赞许和肯定,这对当时迷茫的我特别重要,并由衷感谢郝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要感谢李伟娜老师,感谢李老师允许我们在实验课的间余复习考研课程,并鼓励我一定可以考上研究生,李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要感谢孔晓颖老师,感谢孔老师在课上对我们的鞭策,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考研态度并不是真正的积极努力,只是一些自我感动的假把式罢了,并告诉了我们真正努力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当时的我很羞愧,因为我一直认为学习到图书馆关门就是特别特别努力了,也是在那一刻我真正醒悟,我会永远清楚地记得那一天——2017年9月5日!感谢我们专业负责人魏红涛老师和我的班主任钱备老师对我们考研、择业和未来发展的指导和一直关注!

我可能并没有什么好的考研经验,我也写不出让大家快乐学习、劳逸结合考研的句子,因为我当时的基础极差,并只能用时间来恶补。我永远忘不了酷夏深夜露天阳台上蚊虫的叮咬,也永远忘不了初冬青岛凌晨两点露天阳台那刺骨的寒冷——东苑四号楼226房间的每一寸阳台都留下了我青春最青涩的奋斗印记。在我看来,考研或许并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和技巧,而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对于我来说,考研便是从早上六点到凌晨二点(中午有一个多小时的午休)的时间累积。考研那一年,我每天都会写日记,虽然现在再也不曾翻起,但那些美好的学习时光都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脑海里。经过努力我有幸被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斗争,我还是虔诚地写下了上面的文字。目的并不是为了自我感动,而是想通过自身的例子来给学弟学妹们一点点激励和启发,特别是大多数被别人定义为“不优秀”的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想改变自己,突破自己,就勇敢大胆地取追求,去努力付出吧。所有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地坚持,请相信所有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如果真心渴望一样东西,整个宇宙都会来帮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学毕业后,我在中国海洋大学贺本林副教授课题组开启了我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在研究生伊始,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实验基础和科研习惯是有多么的差,在思考自己是否真的不适合读研究生,可我不信!实验基础差,我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周便进入了实验室,跟在师兄师姐后面学习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和科研技能,问着一个又一个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幼稚的问题。动手能力弱,我便多做多练,当大多数同学一天只做8组电池的时候,我坚持每天都做20组电池,即便在这样高强度组装电池的情况下,我的研究课题依然没有太大的进展。

后来我才意识到有时一味的埋头苦干并不一定会获得相应的结果,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和交流,在科研探索中更是如此。于是我便开始了白天疯狂做实验、晚上大量读文献,这样单调而充实的生活。其间,遇到科研问题我会积极向老师、师兄师姐请教,并抓住各种机会参加线上、线下学术研讨会议的机会,去了解更优秀的人或者课题组是如何进行科研的。哪怕做到了这些,实验还是经常会失败,我也曾气馁,但从未想过放弃,反而愈之坚定。硕士三年来,基本上在十二点之前我没有上床休息过,更不会刷剧打游戏;凌晨两点睡觉,早上八点之前达到实验室早已成为习惯。伴随着多做、多看、多想,我的实验综合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并有幸在中国海洋大学获得了研究生年度人物和五四青年奖。

 2021年我来到四川大学赵德威教授课题组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效稳定窄带隙钙钛矿及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在更高的科研平台上赵老师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度,我接受到了更先进的科研理念和设备技术,更有幸作为主要参与人制备了具有26.4%认证效率的1 cm2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效率,文章“All-perovskite tandem 1 cm2 cells with improved interface quality”有幸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不久前,在老师的指导和团队的帮助下,我有幸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Energy发表了一篇题为“A donor-acceptor-type hole-selective contact reducing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losses in both subcells towards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的研究性文章。值得纪念的,这既是我在博士阶段的第一个工作,也是我的第十篇第一作者research paper。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厚德、博学、笃行、致远,青岛农业大学以其淳朴的学风、宽广的胸怀始终感染、影响和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砥砺前行。在农大化学与药学院学习的四年,对于我来说是取得巨大进步和成长,甚至是完成蜕变的四年!在这里我不仅收获爱情、友情,还完成了人生的成长和蜕变,希望母校和学院越来越好,桃李天下;希望老师工作顺利,科研再攀高峰;希望学弟学妹们更加优秀成功。

我之前总说——第一学历上的天然缺陷始终鞭策着我更加勤奋努力。但是今天,我想用我的经历告诉所有的青农人: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哪怕别人都不看好你,只要你不曾放弃自己,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长和收获。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我在青岛农大化学与药学院的学习并展望一下未来,我想考研的时候我写得这句话最为合适:无奈自己笨,要想和别人达到相同的距离,只能早飞一会;可不幸着实笨的厉害,那就只能飞的更久一些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