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作者:傅垚 杨冬冬 来源:化学与药学院 浏览数:0
“老师们,还记得我吗?我是那个剃着光头的小男孩,你们离开的这几个月里,我一直很想念你们,我没有你们手机上的微信、QQ那些联系方式,我就让爸爸帮我寄了这封信……”9月24日,青岛农业大学“向阳花开”支教队收到了一封来自甘肃的感谢信,寄信人是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五墩子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朱俊家,“向阳花开”支教队也已经在该小学连续支教三年。
青岛农业大学“向阳花开”西部支教队自2013年6月成立以来,连续6年近100名队员奔赴甘肃定西、兰州等地市进行义务支教活动,针对当地教育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衡这一现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帮助孩子们树立坚定、勇敢、乐观、积极的“向阳”精神。
向阳花开西部支教队创始人周雷说道,“作为甘肃大山里的孩子,家乡贫穷,教育落后,这样的印象始终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可以传递给家乡山区的孩子们。”
关怀备至,携手支教真情义
支教队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与学校学院重视社会实践的开展、当地团委及学校的积极帮扶、学生及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每年的5月份,兰州新区团委负责人郭建都会提前联系支教学校、定点接站、安排食宿,帮助支教队员们解决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2014年,支教队与兰州新区团委签订志愿者联盟协议,并设立“向阳花开”奖学金,合力进行支教活动。 2016年起连续3年在兰州新区五墩子村小学开展支教,期间,得到学校校长、村委会、学生家长等大力支持,让支教队员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支教过程中去。2018年兰州新区五墩子村委、五墩子村小学赠于支教队“真情支教,哺育桃李”的锦旗。
五墩子村书记为支教队送上锦旗
6年来,作为“向阳花开”西部支教队的指导老师,青岛农业大学化药学院正科级辅导员杨冬冬老师热情满满,全程关注队员动态,跟进支教进程。他从支教主题、课程设置、团队建设,到宣传报道以及支教队员安全等问题上对队员们进行悉心指导,同时,每年他都前往定西支教学校、兰州新区支教学校送关怀,鼓励队员们要不忘初心、坚持梦想,将支教队“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
困难重重,支教信念坚如磐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6年来,支教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支教队遇到过无数困难。2013年7月22日早晨7:45,祖国上下的目光投向了甘肃定西,6.6级地震又一次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向阳花开”西部支教队此时正在定西支教,意外地赶上了这里几十年不遇的地震。
队员正组织孩子们有序撤离
支教队员王玉回忆录里这样讲到:“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7:00,低年级的孩子们依旧坚持陆续到校,高年级同学几乎一个不落地到校学习,当时真的为孩子们的坚强和毅力所折服,在地震面前孩子们都可以如此坚强坚持来校学习,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身负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强!面对突如而来的地震今天我们做到了勇敢面对,永不退缩,明天我们同样也能做到,以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能做到。”
6年来,为了帮助孩子们掌握地震应急逃生与救护的技能,免受地震危害,“地震逃生演练”已成为向阳花开支教队的常规训练课程。每一次警报响起,每一次看着孩子们紧张又有序的完成逃生演练,每一次迎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鼓励他们勇敢坚强,支教队员们都不免热泪盈眶,感慨不已。支教队员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的春天的希望,他们定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扎根、躬身奉献。
七彩课堂,青春助力童心成长
倾心支教服务,专注学生成才。多年的支教经历磨练了支教团队协同一心的精神意志,丰富了成员的教学经验,加深了团队对西部贫困地区的了解认知。实践之上,向阳花开西部支教队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当地孩子们特点且富含支教队特色的“彩色向阳花”系列课程:“红色花瓣之点赞中国”、“蓝色花瓣之小小化学家”、“黄色花瓣之普通话大课堂”、“绿色花瓣之心灵小辅导”、“紫色花瓣之‘声’动音乐”、“橙色花瓣之手艺大舞台”“粉色花瓣之美化小世界”共7种特色课程。
“红色花瓣之点赞中国”爱国教育课上,孩子们展示点赞中国手势舞
“蓝色花瓣之小小化学家”实验课上,孩子们在展示她们制作成功的“人造雪”
“橙色花瓣之手艺大舞台”手工课上,孩子们互帮互助,提高动手能力及协作能力
支教队经过多年探索和总结,制定出了详细的课程计划:基础型课程采取“1+1>2”的趣味课程加课本知识的生动教育模式,每一科特色课程不仅展现了课本本身所富含的特色知识,而且培养了孩子们对奇妙知识的兴趣。支教队员经过亲身实践,真正将新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装点孩子的校园生活。课堂的生动活泼带来了教学成果的大幅提高,也让灿烂的童心绽放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
竹竿尖头,异乡耕耘桃李红
作为支教队伍,孩子们学业的进步是对支教队员最大的回报。支教过程中,支教队员从未忽略过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变化和成长,及时掌握孩子学习和生活动态,及时与孩子们交流沟通并给与帮助。在支教队员的爱护与关怀下,孩子们渐渐敞开了心扉,从羞于表达到敢于举手发言,从害怕见老师到主动询问老师问题,从以往只甘于坐台下当观众到成为舞台上的“小主人”。
支教队除了服务当地小学外,不少家长将初中,高中学生送到支教学校让队员们进行课程辅导,为此支教队成立特殊群体支教小组,针对当地支教群体年级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指派特定队员为当地初、高中以及特殊青少年群体提供专门的课程补习,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援性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支教队员多年的辛勤付出,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和家长的普遍认可,拥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成绩,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的形象。除了小学生外,每年都会有不少的家长将初中生、高中生送到支教学校,让队员们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辅导和指导。
支教队员与当地一学生家人合影
深入西部药谷,调研宣传药用知识
支教生活之外,作为化学与药学院的学生,支教队员对西部地区药业的发展也十分关注,每年都会结合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当地医药农药企业发展、农业用药状况进行调研。兰州新区团委也定期组织队员前往高新园区“西部药谷”,调研兰州新区乡镇生物制药企业发展新模式以及对乡镇经济的带动作用。队员们利用支教之外的时间,走进村庄内调研生物制药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宣传农村安全用药知识。
队员参观西部药谷,了解当地药企发展规划
队员前往产业园,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
6年来,支教队因成绩突出获得省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荣誉称号1次,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荣誉称号6次,1人获得省级优秀服务个人、15人获得校级优秀服务个人荣誉称号,连续在2015-2018四年获得兰州市优秀服务支教奖以及众多其他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