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青岛农大“青春红”社会实践团赴枣庄 重温红色文化

    2017.08.04      作者:耿会浩 来源:中国网          浏览数:0

  为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日程安排,推动社会实践团队工作的开展。近日,青岛农业大学“青春红”社会实践团围绕“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这一主题,抵达枣庄市台儿庄区,开展了3天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两学一做”,以青春的名义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就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之一,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铭记历史 追忆抗战精神

  台儿庄古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她是全亚洲唯一一座以战争为依托的二战纪念公园,见证了台儿庄大战的枪林弹雨。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区团委李丹书记向同学们介绍说,古城在上世纪前期非常繁华,但随着运河运输地位的下降以及抗日战争时的战火破坏,受损很大,前几年,枣庄市政府决定重建古城。

  同学们进入古城后,参观了大战遗址公园、清真寺弹孔墙,感受红色经典景点,接受红色熏陶与教育。古城内的大战遗址公园弹孔墙较为密集,记载着战争的惨烈,老房屋承载着爱国的情怀。通过阅读展板和参观抗战复原场景,队员们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惨烈。他们在这里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神圣情怀,感受战争的惨烈及和平的来之不易。向在战争中英勇奋战,为国捐躯的老兵表示最深切的怀念,并致以最高的敬意。

  茶余饭后,同学们来到了古城附近的抗战系列书吧,《军魂台儿庄》、《李宗仁归来》、《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红色书籍映入同学们的眼帘,他们纷纷拿起书籍进行阅读。大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性阅读战争类、人物传记以及经典党史类书籍。“读过这些书籍,我了解到了我们党在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当然更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吴艳萍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行在台儿庄 读懂抗战文化

  实践第二站,同学们来到台儿庄战史陈列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和李宗仁史料馆。“昨天就听李书记说来了一些大学生来咱们抗战故地进行实践,终于等到你们了!”李宗仁史料馆的门卫大爷的热情,让同学们感受到当地民风的淳朴。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同学们向无名英雄墓碑低头默哀,向为国捐躯的英雄你先烈表达敬意,寄托哀思。他们遇到了一位抗战老兵的后人,他在现场为大家讲述了一段滕县保卫战他的爷爷与烈士们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和感动。展馆内陈列着的破损军装、被子弹击穿的头盔、落后的步枪等大量的历史物件也让他们真实体会到了抗战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明确了铭记历史的同时更加珍爱和平,不忘过去方能开创更好的未来。同学们在这里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神圣情怀,感受战争的惨烈及和平的来之不易。向在战争中英勇奋战,为国捐躯的老兵表示最深切的怀念,并致以最高的敬意。

  走访村庄 体验淳朴民风

  天上飘起了小雨,但也没有阻挡同学们前行的脚步,他们来到最后一站——峨山镇左庄村,雨越来越大,到达目的地后,已是倾盆大雨。左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裕伦在村委会接见了他们,张海城告知张书记此行来的目的就是将他们在台儿庄学到的东西带给村民们,并为村民们带来了几个节目。一场宣讲,一场抗战小品,两支舞蹈,三首歌,小规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这个小山村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村委会,同学们邀请到村子里8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隋长德,他是一名共产党员。隋长德老人在向前来走访的同学们讲述当年浴血厮杀的抗战岁月时依然显得意气风发,在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时老英雄不时地潸然泪下,队员们在听老英雄讲述当年浴血奋战的情景时仿佛历历在目。除了是一名老兵老党员,隋爷爷还是一名老教师,他告诫同学们当代大学生不要忘记传统,要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访结束后,有不少村民向这些大学生们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队员们耐心向村民们解答。“青春红”社会实践团本次实践活动在与村民的互动、说笑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收获的知识是终身受益的。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青岛农业大学8名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塑造自我、提升自我,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的姿态不断书写奉献的新篇章。(青岛农业大学供稿)

  http://cxzg.china.com.cn/news/55_2017_08/show-55-44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