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 作者:徐洋洋 浏览数:0
走进青岛即墨高新技术开发区,如小树般郁郁葱葱的竹笋、色泽金黄的巨型南瓜、娇艳欲滴的番茄一望无际,蔬菜无土栽培、墙体栽培、二氧化碳施肥等新型栽培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现代农业硅谷上变成了现实。7月19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大沽河生态农业调研”实践团即墨小分队赴即墨市农业局、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园以及生态农场进行相关调研。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伴随着生态农业相关政策的实施,即墨市政府及时落实工作政策,坚持“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原则,把科技培训作为增强农民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对周边地区农户进行了系统的瓜菜生产培训,以加强美丽强村建设。
队员们在即墨市农业局环能站站长杨青贤口中了解到即墨农业局已前后建立五个沼气池,沼气池利用厌氧发酵解决蔬菜尾菜、养殖场粪便等重大污染问题,在乡镇设下农药、化肥检测站,控制化肥、农药用量保证食品安全,并统一回收农业废弃物包装,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棚结出“太空果”
在即墨市农业高新开发区的员工董工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科技园,并了解墙体栽培、立柱式栽培、深液流栽培、浅液流栽培等种植技术,“墙体栽培是利用墙体空间特征便与组装造型等特点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可直接运用于高效农业生产和城市绿化。”科技园中不仅有长势旺盛的反季植物、清秀优雅的南方植物,还有长相奇异的瓜果蔬菜。“太空南瓜”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口感好等特点。队员们好奇的看着数百上千条状极殊雅、风格独具垂悬于棚架的藤条, “这是锦屏藤也叫一帘幽梦,夏季秋季开花呈淡绿白色,生命力极强,是一种容易栽培的庭院植物。”董工解释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高注重食品的口感、营养和外形,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开拓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种植 食安你我
随后,队员们又来到了即墨移风店镇,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农场。据工作人员所讲,这里的农作物使用的都是有机肥,将当地牛场的粪便进行发酵、晾晒,然后再回归于土壤,既实现了循环利用又不会对土壤造成破坏。
“我们这很少使用农药,即便使用也有严格的规定,必须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而常用的捕虫技术有黄板诱虫、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等等,因此我们生产出来的农作物质量高、口感好,很受村民的喜爱”,工作人员信心满满的讲道。
本次即墨之行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本地区大沽河流域的生态农业进行了调研。大沽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对推进当地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当地农业利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