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生态环境教育之绿色校园堆肥活动顺利开展

    2022.06.02      作者:辛 鑫           浏览数:0

为落实生态环境教育,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保护、珍惜资源的意识,5月30日劳动教育教研室组织学生在校园西门空地处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之绿色校园堆肥活动。此次活动由草业学院王海霞老师、资环学院张小梅老师、劳动教育教研室主任、农学院予茜老师负责并进行指导,应用化学20级学生、校绿梦环保协会、春蕾协会的部分成员参与本次堆肥劳动实践。

本次堆肥实践利用的是校餐厅产生的生厨余及后勤绿化刹草产生的草坪草。在堆肥实践开始前,张小梅老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堆肥原理、堆肥成功的关键及其在碳减排方面的优势:堆肥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不稳定的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其成功的关键需要调配物料含水率(30%-60%)、C/N比(25-35:1)及适时翻堆通风等;与垃圾焚烧处理相比,1 kg厨余垃圾的CO2减排量为0.432 kg,具有非常好的环境优势。堆肥能有效去除废弃物的臭味、杀灭杂草种子和有害菌,转化成稳定腐殖质后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是实现校内资源循环利用、构建“零废弃”校园的有效途径。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予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新鲜草坪草的含水量能达到70%左右,不适合直接做堆肥,应适当晾晒一下,含水量过高,会产生渗滤液,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随后,王老师补充到:“有氧堆肥是建立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将易腐有机组分进行发酵,转化为绿化有机肥,能真正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堆肥后,定期进行观测与翻堆,加快有机垃圾的腐熟,1.5-2个月后采样检测,评估腐熟度与环境安全。本次活动依托校园堆肥示范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尝试将农大校园有机生活垃圾的再生资源化利用,探索使用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方法和设备来推动绿色校园的发展。”

图为张小梅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堆肥技术原理。

图为王老师讲解堆肥注意事项。

老师们的理论讲解结束后,又为同学们示范堆肥的步骤,一边讲解一边指导学生们用堆肥桶演示操作,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将收集的厨余垃圾中的塑料挑捡出来,接着将餐前垃圾、干草等按质量比1:1、一层层铺设,进行“三明治”堆肥。

看似一个简单的废物利用命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土壤、环境和人民健康。此次堆肥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让同学们树立起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为建设绿色校园、绿色生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校园耕读劳动课程的一个环节,我们学会了堆肥的原理并且体验到了动手实践的快乐,期待两个月后看到我们的堆肥成果,将腐熟肥料用于校园绿化,形成完整的课程周期!”

 

 

图为老师和同学们动手参与堆肥活动。

图为堆肥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