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报:“向阳花开”科学实验启发童真梦

    2018.08.19      作者:梁隽 傅垚 来源:化学与药学院          浏览数:0

7月19日下午,在历经近27个小时的颠簸后,青岛农业大学“向阳花开”支教队的16名队员们来到兰州新区五墩子小学,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15天的暑期支教活动。

水火箭成功发射引发孩童欢呼

“向阳花开”支教队连续三年的支教活动,让很多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科学,听见支教的老师又来了,附近村落的孩子们早早地赶到学校,热切期盼着支教老师们能再一次带来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课。

在第一节化学实验课上,支教队员孙华龙首先为同学们讲解水火箭发射原理。水火箭是在水和空气的质量比和气压作用下,快速上升飞行,像导弹一样有一个飞行轨迹。队员们用预先准备好的塑料瓶、打气筒、胶带、气门芯、彩色装饰纸进行水火箭制作,他们分工将火箭的头部、平衡仓、压力仓、火箭翼、喷射口制作完成。

“砰”的一声,“向阳花开集结号”飞向空中,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轨迹平稳降落,孩子们发出一片欢呼声,向水火箭降落的地方跑去。“哥哥,这个火箭好厉害,快教教我,我也要发射火箭!"五墩子小学生何继翔欢呼道。随后,孙华龙为同学们播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8次飞行”视频,视频播放完毕后,同学们积极发表观后感。“我长大以后也想成为一名制作火箭的工程师。”五墩子小学生毛博说道。

彩虹瓶许下多彩童年心愿

接下来,支教队队员张煜颖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惊喜”。她带着提前准备好的彩虹瓶走进教室,“同学们猜猜,这杯子里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

“老师,我知道,这是几种不同的液体。”五墩子小学生朱佳慧举手说道。在自由发言后,张煜颖为同学们做实验演示,往等量的自来水中加入不等量的食盐,分别滴入不同的色素,按含盐量多少用滴管逐步滴到烧杯中,形成色彩斑斓的彩虹瓶。

接下来的课堂上,队员从彩虹瓶逐步引导,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讲述彩虹瓶的制作原理,从而教授密度的原理。“含盐分少的盐水浮在含盐分多的盐水上方,玻璃杯中的盐水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于是就形成了一道漂亮的彩虹。张煜颖说道。简单易学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更为他们打开求知的大门。

助力“四孩”家庭读书梦

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的确让我们吃不消。但是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支教队员赵焕章说道。尽管西部地区的气候环境给支教队员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他们毅然坚持,力图用科学知识为西部小学的孩子们照亮求学路。

在支教期间的第一节课上,一个肤色偏白的小男孩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他叫朱俊家。朱俊家家中有四个孩子,哥哥是聋哑人,而他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小俊家的姐姐上高二了,她告诉支教队员们,弟弟患有贫血症,从去年就开始吃药,他的胳膊时常会因吃药出现青肿,但弟弟很乐观,喜欢画画、读书,对体育运动也十分的热爱,尤其酷爱篮球。

在小俊家家里,队员们无意间看到一张获奖证书,上面写着“兰州市青少年书法作品比赛二等奖”,还没等支教队员仔细看完,朱俊家的哥哥朱民家走了过来,向支教队员比划着什么。朱俊家说,哥哥朱民家打小酷爱绘画和书法,虽然天生有听力障碍,但这并没有阻碍他追寻梦想的脚步。初中时,哥哥就获得了绘画和书法的多个奖项。朱民家写字告诉支教队员们:“我想考西安美术学院,去那里画出更好的画。  ”

得知支教队中有美术专业的队员时,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写字告诉队员们:“我想跟你们学画画!”看者他求知若渴的眼時,支教队员欣然答应教他。

如今,支教队员每天通过做游戏、教手势舞等方式为这四个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并将自身携带的所有书刊借给他们阅读,为他们讲解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支教队员告诉记者,他们是一-个以公益志愿服务为中心的社团组织,虽然每天的支教生活都很忙碌,但一想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浇灌科学元素,总会莫名开心。接下来,他们还将利用支教之外的其他时间进行“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的社会调查,深入了解贫困家庭问题,切实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这里的孩子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记者:姜波 通讯员:傅垚、梁隽)

原稿链接:http://www.lzxq.gov.cn/lzxqbz/1520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