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5 浏览数:0
文/杨继欣
“阳光地震”救援志愿者团队由化学与药学院七名学生组成,在这个暑假,团队将与青岛市城阳区地震局合作进行了为期一个周的防震避震知识的普及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帮助更多群众了解地震知识以及应急安全知识。
7月21日起,队员们前往青岛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在此处对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进行地震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一体设备+宣讲
青岛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由地震监测、影视多功能厅、防震减灾互动展厅、地震知识模拟展厅、地震体验厅、动物宏观异常观测点、应急救援训练场组成,采用仿真、模拟、多媒体等现代化声光电技术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设备先进高端,集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加上我们对情境、模拟的讲解,受众很容易就明白地震的原理,很容易记住防震的方法。”队长王安安说道。
理论讲解,你对地震知多少?
“你现在身处的是一号展厅--影视多功能厅,现在将由我来向大家讲解地震成因、地震分类、以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等知识……”队员林传朋向小观众们讲道。在一号展厅里,观众在学习过后可以通过看3D影片来感受地震的可怕,学习自救的方法。二号展厅的地震知识问答和野外昏迷模拟救援同样引得参观者驻足。
模拟体验,可怕偏偏有效
“地震横波纵波的产生会带来什么效果,板块的不同张裂会带来什么结果,不同楼宇结构的抗震效果,我都会通过分析以以往的地震惨案的发生原因并会用实物模型给参观者演示,带领大家探寻地震的秘密。”负责讲解的队员申光旭对自己的任务概括。“好晃啊!”在地震体验厅里,几个小学生在体验六级地震,“他们能在演习中关好电阀水阀,慌张地躲到墙角,标准的应急处理方法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实践意义。”队员贾忠诚欣喜地说着。
全德梅在宣讲后写下总结:“使更多群众充分认识到地震发生时应急救援服务的重要性,学会以科学的方法和英勇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灾难的挑战,就可以减少生命的离去,减少灾害损失的发生。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