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潍”我先行文化振兴赴潍坊实践服务团走进玉泉洼生态智慧农业观光园

    2023.07.21      作者:文/王润泽 宿佳琪 王晓宇 图/王雅琪           浏览数:0

“一根藤上两个瓜,党建产业并蒂花。经济民生齐发力,最美不过玉泉洼。”为了解智慧农业与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7月10日上午,由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组建的“潍”我先行文化振兴赴潍坊实践服务团到达山东省坊子区坊安街办洼里村的玉泉洼智能蔬菜大棚开展了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到智慧农业在乡村振兴中迸发出的无限活力。参观人员有队长宿佳琪、副队长王润泽、与团队其他8名成员。

首先,“潍”我先行实践服务团队长宿佳琪,带领成员来到了潍坊市坊子区玉泉洼生态观光园智能蔬菜大棚,高标准现代化大棚、有机蔬菜智慧工厂、智能种植床等,都给成员们以愉悦与向往。队员们看到了玉泉洼所拥有的独具特色的蔬菜种植发明——10层立体化种植架。在玉颗松数字农业产业园的有机蔬菜智慧工厂里,一盆盆的有机蔬菜整齐排列在架子上,足足有10层之高。玉泉洼生态观光园以青岛农业大学科研团队为后盾,引入地源热泵技术,实现了有机果蔬种植—牲畜饲养—沼气—有机果蔬种植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目前,生态观光园经营范围涵盖有机种养、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拓展培训、餐饮游乐等多种业态。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智慧大棚和智能设备,成员们纷纷感叹科技的便捷与奇妙的同时下定决心要 为实现乡村振兴、文化振兴贡献更多的科学知识与力量。

第二天,在队长宿佳琪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了玉泉洼生态牧场。在这里可以看到每只奶牛脖子上都配备一个“项圈”,全天候追踪健康信息、全自动日粮调配饲喂系统等高科技设备提供管家式服务。据了解,奶牛产生的粪污,将被收集起来与种植区产生的作物秸秆混合,制造沼气做燃料,利用沼气进行发电。沼液、沼渣进行干湿分离之后,可以直接还田,而沼渣经过层层处理,最终被做成了“酵素生物菌肥”。这种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可以让整个农场形成有机生态圈,极大节约了养殖资源,为农业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在园区奶牛牛舍看到,这里的牛舍非常先进,里面安装有水帘、风机、空调等降温设备,牛群在牛栏里自由采食,里面除了一股发酵饲料的味道,没有其他异味。他们采用的是“发酵床”技术,牛舍内先铺设30厘米厚的垫层,再铺设80厘米厚的稻壳,组成“发酵床”的基础部分,利用园区产生的根、茎、叶、果实等发酵成有机酵素,再加上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融合加工成生物菌,将生物菌均匀地喷洒到稻壳上,“发酵床”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这是没有异味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天,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星创天地农业文化展馆。在解说员的讲解之下,团队成员深刻了解了玉泉洼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加深刻体会地到了智慧农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之处。随着玉泉洼模式的全面推进,随着玉泉洼模式的成功推进,农民人均收入由六年前的不足15000 元,增长到现在的三万元。洼里村还建成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级文化大院、党群文化园、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活动场所,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丰富了全体村民的业余生活。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用科技为农业赋能,着重发展智慧农业。作为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的学生,队员们更应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以科技之剑筑牢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