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9 浏览数:0
文/姜宁宁
1月8日下午,化学与药学院在会议室召开学院人才工作会议,对学院成立以来引进的12名五层次以上人才开展考核汇报工作。副校长戴洪义、人事处处长刘春霞、教务处处长朱连勤、研究生处副处长罗小勇出席了会议,学院班子成员王智、曲宝涵、史雪辉、吕海涛以及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曲宝涵主持。
本次会议由三层次人才李峰、肖建、葛磊、王亮,四层次人才王祖利、赵勇、颜世海、李海银,五层次人才郝智慧、李伟娜、刘晓娟、钱备等12人分别进行述职。
会议伊始,曲宝涵代表学院汇报了2008年以来人才引进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情况:学院共引进29名人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博士比例由成立32.2%达到81%;共组建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功能有机分子、农用生物制药等11个科技创新团队,其中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等重点团队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曲宝涵说:“人才引进和科研团队建设使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主持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不断增多,今年达到652万元,发表SCI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述职人员对照岗位目标从研究方向、科研进展、已取得成果、参与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今后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设想。其中李峰教授全面介绍了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的科研团队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并提出未来五年的工作设想: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5篇、申请专利两项、获批国家级项目三项,力争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奖项两项,并从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年轻教师等方面做出了规划。
汇报结束后,与会学校领导与学院领导就学院的发展建设、教学情况、科研队伍的建设和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戴洪义副校长对学院本次开展的引进人才考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院发展和人才工作提出了多项建议,他认为:一是学院找准发展方向后,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做到“引进一个人才,组建一个团队,开辟一个方向,带动一个学科”;二是化学学科是生物学科和涉农学科的基础,要加大学科间合作;三是学院要在农业院校热点领域和热点问题方面有所作为;四是作为学者要学会加强交流合作,特别是多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五是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要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六是重点研究方向要少而精,不能急功近利;七是学院要做好顶层设计,助力博士点申报。
学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学院发展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教训,理清思路,科学规划,为学校发展和博士点申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