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青春燃沃野,聚力兴乡邦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景纪实

    2025.08.10      作者:文/刘妤 朱秀茹 图/化学院药学院各实践服务团 来源:化学与药学院          浏览数:0

仲夏七月,草木葱茏。为深入推进山东省“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程,化学与药学院学子扎根基层,躬身实践,积极探索乡村发展的多元路径。学院7支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绿色能源转型升级、非遗产业活化发展、乡村教育精准赋能等重点领域,通过扎实调研与创新实践,用青春智慧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智汇多元路 力耕振兴田

    药香千载传古韵 砥砺振兴探新途

7月16日,“青苗药韵行”社会实践团队赴青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展调研,围绕“传承中医药文化,探寻药韵精髓”主题,参观了中医药历史展区、药材标本馆及传统炮制技艺体验区。在历史展区,通过文献资料,成员深入了解中医药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深刻体悟“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标本馆内,千余种分类陈列的药材标本配合专业讲解,使成员们对中药的辨识特征和临床应用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此次调研不仅帮助团队成员梳理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脉络,更为探索中医药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问诊能源转型痛 谋划社区减碳方

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绿色能源转型新方案,7月20日至25日,“风语光韵”实践服务团开展"社区可再生能源应用现状调查"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城乡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形式,系统考察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现状。调研发现,尽管太阳能在社区应用广泛,但普遍存在设备维护缺失、能效低下等问题;风能开发受制于规划不足和居民接受度低;而生物质能因技术门槛和基础设施不足难以落地。基于调研结果,团队成员撰写专项调研报告,为推动社区能源结构优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青春赋能产芝湖 共赴振兴新篇章

7月23日至25日,“菁英聚莱 诗‘化’产芝”实践服务团赴莱西市产芝湖新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走进“马氏巧饼”非遗工坊,与第六代传承人马秀娥探寻非遗古法技艺在现代市场的创新发展路径;在茂芝场现代农业产业园,与葡萄种植园区负责人交流农残检测、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聚焦当地垃圾处理、厕所改造和污水治理等民生工程实施成效。实践服务团深入乡村,关注乡村发展,为推动青岛市全面乡村振兴提供青年智慧。

科教润乡土 青春筑未来

化学微光润童心 科学助农促发展

7月20日,“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县大屯镇实践服务团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实践服务团开设趣味化学课程,通过生活化实验演示,激发乡村儿童科学兴趣。此外,团队特别建立家校协同机制,进一步促进当地家校联动,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团队成员还结合当地种田需求,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化肥、农药的科学使用技巧,指导农户合理种田,助力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效率。

科普支教传星火 走访调研知民需

在德州武城的一间乡村教室里,弥漫着欢声笑语。7月21日,“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德州武城实践服务团开展为期14天的科普支教活动。14天里,实践团成员依托学院专业特色,陆续开展“彩虹密度塔”“叶脉书签”“大象牙膏”等趣味实验。此外,团队成员深入乡村家庭走访调研,系统梳理当地在科普资源、教育需求等方面的现状与痛点。实践团成员用专业力量填补乡村科普短板,让知识的星火从实验室传递到乡村课桌,让教育公平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锌”火点燃求知梦 黄河清污践担当

7 月 22 日,“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锌”程启航赴济宁梁山实践服务团走进梁山县赵堌堆乡开展科普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可动手操作的趣味实验,通过互动教学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可视化。7月26日,实践团成员在黄河志愿者协会骨干的带领下,手持夹钳与可降解袋,沿黄河岸线开展清污行动,累计清理岸线1.2公里,分拣垃圾10.8公斤。这场跨越城乡的科普行动,既是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青年学子反哺基层社会的责任担当。

暑期安全进课堂 筑牢安全防护网

7月24日,"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七彩阳光小分队赴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开展暑期安全卫生教育实践活动,联合当地卫生所和县消防大队等专业力量,为护幼小学堂的学生们打造系统化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夏季溺水、火灾等安全风险,团队成员通过情景化、体验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将安全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助力实现为乡村儿童构建坚实的安全防护体系。

从田间地头到乡村课堂,从文化传承到科技赋能。化学与药学院的学子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实践形式,以青春力量助力基层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勾勒出强农兴农的实干画卷,彰显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