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药学院“青春垄上行”实践队深入基层“三下乡”

    2015.07.29                浏览数:0

文/牛浩然

“青春垄上行”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0日正式开始“三下乡”之旅。队长谢少聪带领20名朝气蓬勃的队员,围绕店子村、圈子村、宫家村以及其附近的无公害葡萄园展开了以“调查农药废弃物,宣传环保意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不懈,艰苦中获得体验

在实践开始以前,队员们都觉得社会实践没有多么困难,就是发发问卷、捡捡废弃物就可以了。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才了解其不易之处。高温和毫无遮蔽之处的田地让队员们连连叫苦;部分村民的不配合多次让队员们想放弃发放调查问卷;实践地的选取也出了岔子:到达目的地发现大部分田地都建起了楼房。

“这么热的天,有些村民态度还很恶劣,有时候我真的都不想继续做了”,队员李鸿鑫在实践之初抱怨道。

条理安排,挫折后斩获成果

经历了挫折之后,队员们并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反省自身不足,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队长谢少聪和两名副队长牛浩然、韩欣颐通过请教老师,走访村民的形式重新寻找实践地点。在强调了安全问题和礼貌问题之后,队员们带着十足的信心再起启程。发放问卷时以至真至诚的耐心和礼貌对待村民。

采访调查,辛苦下得到感悟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收集废弃物的结果来看,调查大村大多数在50-60岁,学历多为小学,村民在耕种时基本都会使用到农药,部分村民家中还有过期的农药未处理。在问到“用过的农药废弃物如何处理时”,大部分选择了随手扔在田间,并且觉得农药废弃物“没什么危害”。在对待“有偿回收和无偿回收”这个问题时,多数村民选择了有偿回收。

此次社会实践锻炼了队员们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次社会实践真的很有意义,我们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且了解了当今农药废弃物问题,大部分村民还没有意识到农药废弃物的危害,我觉得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推出新的政策,让村民意识这一问题,让农药废弃物不再危害农田,危害农民们的利益”,队员牛浩然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