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化学与药学院举行学术会议报告

    2019.06.06      作者:邓捷 辛宁 王洪飞 辛鑫 来源:化学与药学院          浏览数:0

6月3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于科技楼举行学术会议报告,本次报告主讲人为博士生导师、慕尼黑工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伟,有机化学六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尚东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兴贤教授。

报告会上,孙伟对手性四氨配体的来源进行说明,详细地介绍了基于手性四氨配体的Mn、Fe配合物实现烯烃的高效氧化反应的途径。孙伟还对非血红素锰配合物不对称反应机制与构效关系进行解说。杨尚东以自由基在有机磷化学合成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讲解,阐释了现阶段磷自由基的应用途径,并对其相关研究成果展开介绍。张兴贤从多个角度阐述天然产物莪术醇不对称全合成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价值进行介绍,他说道:“本研究为此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为基于莪术醇结构改造寻找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奠定了研究基础。”

孙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从事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及催化反应研究。2005年底回国,并于2008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主要开展仿生催化、不对称催化等领域的研究。

杨尚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有机化学六所所长。1997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97年至2003年在甘肃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2006年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6至2007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2007至200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4月起受聘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2015年获得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奖。2014年开始担任«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

张兴贤,教授。1997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理科基地班,2002年获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2004年在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有机化学家Pauline Chiu教授,2004年9月份进入浙江工业大学,现为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任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学科建设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