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点击图片听教授讲专业)

专业类别及代码:工学类,代码070302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一定国际视野,熟悉化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在农用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检验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毕业后能够在化学、化工、农业、食品、环保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品质检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应用化学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先后获批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年,我校化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该专业获得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拥有山东省化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和农业+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有无机及分析、有机、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农药综合实验、化工原理及工艺实验室以及化工实训中心等校内实习场所。该专业在青岛海湾集团、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青岛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和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有专业教师35人,具有正高职称的1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85.71%;专任教师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有泰山学者岗位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岗位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2个,校级教学能手3人。

主修专业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分离科学与技术、农用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学反应工程和精细化工工艺学等。

主要成果:专业教师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4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17项,先后主持省级及地市级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课题11项,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和实验技术成果17项。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一流课程,编写出版教材29部,其中主编和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6部。教师团队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ppl. Catal. B: Environ、Energy Stor. Mater.等高水平学术刊物杂志上发表论文,科研成果显著。

专业培养特色:本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在办学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厚基础、重应用、优素质、强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农化特色鲜明、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定位,本专业突出以农用精细化学品制备、现代分离和分析技术应用等实践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相结合,为农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化学方案。本专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了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和部分竞赛获奖情况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践团队所获荣誉

毕业后去向:1.考取研究生,近年来考取的科研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

2.环保、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等技术和行政机构,就业较多的单位有华科检测集团有限公司,斯坦德检测集团有限公司,京诚检测集团有限公司等;

3.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等生产型企业;近年来就业较多的单位有青岛海湾集团、京博控股集团,海利尔药业集团等;

4.考取公务员、事业编、三支一扶选调生等;

5.自主创业。

应用化学专业19-22年连续四届就业情况

优秀校友:2010届毕业生刘晓红,曾获省级优秀毕业本科论文,现就职于南开大学。2010 届毕业生 ,曾获省优秀毕业本科论文,现就职于青岛大学。2011届毕业生徐海平,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目前就职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届应化专业毕业生刘华栋,毕业后凭借较强的专业功底开始了自主创业,目前已注册成立青岛纯晶稀有元素有限公司,从事于稀有元素的制备,客户包括科普馆、博物馆、大学实验室、研究所等。我院十周年院庆,他无偿捐赠实物元素周期表为山东省首个大型实物化学元素周期表,曾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李晓冬,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现任职于全球最大化学品公司DuPont(杜邦集团有限公司),芳纶业务中国区市场总监。